banner

Corporate culture

企业文化

开向未来的历史巨轮

来源:时间:2018-05-29点击量:

呼隆,呼隆,锚离地了,我船即将驶离新加坡锚地,奔向下一个国际港口,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十九大的胜利闭幕。我深思,远眺,一艘艘标有中国汉字船名的巨轮不知哪一天开始遍布这世界最繁忙的海峡,驶向西方。一张张继承炎黄血脉的国人面孔何时占有新加坡75%的人口数量。一幢幢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的异国建筑为何不再吸引我的目光。这一切的答案可以总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正在腾跃式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勤劳的中国人民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开向未来的历史巨轮从未减速。

 然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不可被忘记的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作为九零后一代,我们有义务继承与发扬该精神,为今天的新中国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依然记得,当我第一次见到三十万吨VLCC时的场景,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被彻底震撼了,这样一个由庞大钢铁建造的海上巨人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我的内心是由衷的自豪。要知道,建国伊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国钢铁器械的生产能力远远落后在西方国家的身后,更不要提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清楚地记得,1979年农历大年初一,75岁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应美国邀请对美国发起为期9天的访问,行程安排包括参观美国汽车生产线,飞机生产线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工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邓小平参观全程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不断地学习着,生怕落下任何细节;眼神里有羡慕,也有坚定,仿佛再说,再过20年,中国也会有的。在此之前,邓小平到日本访问,那是他第一次乘坐高铁,记者问他什么感受,他说:“高铁有种催人进步的感觉,中国也需要这种进步”。短短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早已成为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的国家;C919大型客机也从蓝图飞向现实;天宫,嫦娥号飞船陆续发射成功;而更让中国人骄傲的高铁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吸引各国领导人竞相参观。我想,如果那位老人知道曾经他的愿望得以实现,他会是怎样的神情,是否仍然会像38年前一样,像一个快乐的孩子,看到他从没见到过的新颖的东西,兴致盎然。

在当今新的国际环境下,虽然中国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但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我们九零后一代要勇于承担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发扬吃苦耐劳与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船员使我们的职业,也是国家与人民生产生活能源的传送者,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工作中,有时会碰壁,也会产生压力,但都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毁家纾难,人人有责。曾经的胜利油田为了鼓励工人,写了宣传标语“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对我影响深刻。作为招商人,海顺人,迎接我们的将会是朝阳,所以我早已备好风帆,投入大海的怀抱,准备迎接浪涛的拍打。最后一首诗送给海上的同事“招贤纳士辟七洲丝路,商计论道聚八方来客;凯奏而归续大国辉煌,江心稳舵展巨轮风采”。


欢迎扫码关注深圳海顺!

风享